作为重庆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运动会,在过去的92天里,来自重庆各区县及相关行业的44支代表队、共计12000余名运动员齐聚一堂,激烈角逐各项赛事的冠军。赛事的举办,也向市民展示了近年来重庆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成果。
▲5月31日,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闭幕式在永川区体育馆举行。图为闭幕式降旗仪式。记者 齐兰森 摄/视觉重庆
那么,六运会有哪些特点呢?此次赛事的成功举办,将如何助力重庆建设体育强市?重庆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多种效果同时出现
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成功举办
据介绍,重庆运动会由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这是我市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届。第六届市运会原定于2020年9月在重庆永川区举行,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推迟至2021年上半年,使本届市运会成为首届综合性赛事自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该国。性爱游戏。
“在此背景下,疫情防控成为六运会的重要任务。”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新表示,组委会在市卫生健康委指导下成立了第六届全运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市第六届全运会疫情防控方案。全运会和开闭幕式疫情防控专项预案,建立了与卫生防疫部门的联防联控机制和详细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并增设了熔断机制。
赛事发布《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组委会办公室关于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参赛者7天内提供核酸检测证明和健康码“绿码” 。 。单项赛事开始后,严格按照预案和通知要求进行人员身份排查和核酸检测,场馆划分功能区,实行分级管控。同时,每天对场馆、酒店进行消毒,确保赛事防疫安全。
▲4月3日,2021永川马拉松暨第六届重庆运动会半程马拉松在兴隆湖公园开赛。通讯员 陈克宇 摄/视觉重庆
“正是有了这些严格的防控措施,整个六运会期间没有发现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张欣表示,这样的防疫方式也为全国其他地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了很多机会。很好的参考。
屡屡打破记录
展示重庆体育发展成就
重庆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第六届全运会共吸引了全市各区县及相关行业的44支代表团,共有12778名运动员参赛,共产生1238枚金牌。参赛人数和金牌总数均创市运会新纪录。
▲六运会期间,身穿电子护具的运动员在比赛。
“这个纪录的诞生,无疑展现了重庆体育蓬勃发展的现状。”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新表示,特别是本届市运会打破的95项重庆市级纪录中,大部分都是由年轻运动员打破的,也展现了重庆体育在培养后备人才。
“这些项目中,田径和举重项目的进步是最令人欣喜的。”张欣表示,特别是作为重庆的传统优势项目,举重在第六届全运会上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有54名运动员刷新了重庆的新纪录,让重庆有信心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取得好成绩。
助力发展
利基项目进入公众视野
5月15日,市第六届全运会单板滑雪比赛在吉花园室内滑雪场举行。作为首次进入市运会大家庭的雪上运动项目,单板滑雪吸引了来自全市数百名单板滑雪爱好者参加。除了单板滑雪之外,花样滑冰、街舞、攀岩等在很多市民眼中看似小众的项目也都加入了市运会大家庭。
▲重庆市第六届运动会冰球比赛现场。记者 黄乔 摄/视觉重庆
“要让更多的公民参与全民健身,除了重点关注足球、篮球等大众体育项目外,还需要通过发展花样滑冰等小众体育项目来拓展全民健身的内涵、拓宽全民健身的范围。” 、轮滑、滑板、攀岩、马术运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度。 ”重庆市体育局竞赛体育处副处长赵曦表示,通过将攀岩等小众运动纳入市运会大家庭,希望以市运会为平台,进一步提升普及度。这些项目的发展,为公民全民健身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小众项目被纳入市运会大家庭,有效提升了这些项目在重庆的知名度。重庆市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项目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本市六运会单板滑雪、花样滑冰等项目的举办,前来本市冰场、雪场咨询学习的家长数量不断增加。事项显着增加。万象市的多彩滑冰场等场地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况。在北京延庆举行的2021年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上,重庆冰球队也表现出色,击败了北京队和上海队,成功晋级第四轮。强大的。
掀起健身热潮
六运会加快主办城市城市建设步伐
记者了解到,除了推动小众项目的普及外,六运会的举办也给举办地永川带来了诸多变化。
“举办六运会,首先优化了城市面貌和气质。”张欣说。为成功举办市运会,永川区对道路、绿化、通讯、供电、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了重大改善。综合整治、医疗救援、交通、酒店住宿、餐饮娱乐等全面升级,使整个城市更加美丽,人居环境更加优越。
“更重要的是,永川还通过改造永川区体育场、新建永川区体育馆等方式,弥补了区内体育场馆的短板。这不仅为永川区居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了更多场地,也为永川区未来提供了机遇。为举办全国大型综合运动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张欣说。
“六运会的举办,也在永川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张欣表示,永川市民可以近距离欣赏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更直观地感受到体育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共健身场所和专业体育场馆正在不断丰富永川市民的体育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anyisheng.com/html/tiyuwenda/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