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说“摔跤”
王艳辉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视剧《戏弄乾隆》,是香港著名演员程少秋和赵雅芝联袂主演的。一个“笑话”诠释了乾隆皇帝风流倜傥、风度翩翩的性格。也让郑少秋和赵雅芝在影视界名声大噪。
当然,“开玩笑”要以“正说”为基础。只是笑话是可以编造的,可以解读的,甚至可以编造的,甚至可以说废话的。
我从小就喜欢摔跤,后来从事摔跤,最后又回归摔跤。虽然拿过冠军,但他也当了几十年的教练。不过,我很想认真写写摔跤,但又实在不知道从何开始。我别无选择,只能“开玩笑”。
“摔跤”是两人徒手搏斗,以击倒对手为胜的竞技运动。
从词义来看,“摔跤”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可以解释为“跌倒”或“跌倒”。如今,摔跤这个词主要用作体育运动的名称。比如“中国式摔跤”、“希腊式摔跤”、“自由式摔跤”以及很多民族摔跤。例如:蒙古博客、藏族贝加尔、新疆七里西、韩国摔跤等。
“摔跤”的历史和起源应该由来已久。据文字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在与自然的斗争和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和技能来获取食物和自卫,从而出现了摔跤。我觉得摔跤应该是由人类自身的本能和需要引起的,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
我们在电视上看的《动物世界》电影中,反映最多的场景就是动物狩猎和争夺交配权的斗争,其中有一些类似于摔跤。
“摔跤”的进化过程应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同步。这种体现人类本能的反应和技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从历史记载来看,只要国家强大,摔跤活动就得到发展和完善。比如汉武帝时期大力推广,三国时期军事建设,乃至近代满清时期摔跤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以来,摔跤一直是一项主要竞技运动,历届全运会均设有比赛项目。 (七运会后取消)全国30多个省份参加,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对摔跤运动的认可。
摔跤运动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从奥运会上的古典式、自由式摔跤到“中国式摔跤”的演变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古典式摔跤和自由式摔跤一直是从古代奥运会到现代奥运会的重大项目。其演变可以追溯到欧洲奴隶社会盛行的“冰川竞技场”,例如斯巴达克斯的奴隶起义。从野蛮的奴隶角斗比赛到现代奥运会的竞技比赛,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摔跤的发展。
“中国摔跤”的演变尤其如此。史书记载的《天子大战蚩尤》、《水浒传》中的《燕青之扑擎天柱》、康熙皇帝的《智擒敖北》故事等,都描述了摔跤、打斗的场面,但这些场面都是“以对手”决一死战。现代摔跤是在规则的约束下,在不伤害对手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战术、智慧和勇气来决定胜利的运动。充分体现了摔跤是一项随着社会文明进步而不断完善的运动项目。
我从小就喜欢摔跤。那时我对中国风、国际风一无所知,也不知道摔跤会给我带来好运。朋友们聚会的时候,除了打架之外,摔跤就是男孩能力的最好体现。胜利者往往兴高采烈,失败者则垂头丧气。久而久之,经常获胜的孩子就会成为领导者,所以在我们小的时候,男孩子练习摔跤是非常时尚的。
应该说,练习摔跤确实有很多好处。首先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第二,锻炼勇气,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第三,增长智慧和才能。摔跤比赛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熟练的技术、顽强的斗志外,还需要战术。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欲擒故纵、东攻西攻、真假结合”等都可以在摔跤比赛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孙子兵法》开头是“兵者有谋”,摔跤比赛也是如此。
摔跤的训练方法很多,有双人训练、单人训练、器械训练、徒手训练等。你可以战斗,可以合作,可以竞争,也可以表演。尤其是中国式摔跤的基本功,老少皆宜。许多基本功的内容和方法是摔跤前人总结的精华,符合人体的生理功能,满足摔跤特殊力量的需要。比如大围庄、小围庄、洗腰、抽腿、短走、盖步等,对提高人体柔韧性、增强各关节肌肉力量有很好的作用。尤其是上了年纪的朋友,如果每天坚持练习基本功,久而久之身体就会变得非常强健。我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很灵活。用朋友的话说:老王到了这个年纪,看上去依然“轻若燕子”。这大概是练习中国式摔跤的结果。
“中国摔跤”这个词目前是有争议的。也许最初将其命名为“中国式”是为了与国际摔跤相区别。中国摔跤还不是奥运会项目,也没有正式的国际组织或世界锦标赛。虽然在国外已经练习了很多年,但基本上都是中国人教的,练习摔跤的外国朋友很少。
从表现形式上看,中国摔跤和国际摔跤基本体现了东西方民族的文化和特点。就国际摔跤(希腊式、自由式)而言,由于运动员没有衣服可以抓,基本上都是徒手格斗,两人抱在一起。因此,力量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比赛过程中裁判不喊停,运动员基本上会处于连续摔跤的状态,因此对运动员的耐力要求也高于中国摔跤。
国际摔跤(尤其是古典式摔跤)的技术动作乍一看可能有点简单。然而,这种简单性却是高度复杂性的本质。没有全面的复杂性,就不可能有最好的简单性。用体育术语来说,“动作越简单,就越难掌握”。国际摔跤看似简单的技术动作恰恰体现了西方国家的简单规范,而简单实用的技术动作让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战术意识更加多变,往往会出现难度大、幅度大的动作,比如经典的“通过”。胸投、桥投、拥抱投”让比赛精彩而激烈。
中国摔跤是人们穿着摔跤服(俗称摔跤袍)进行的比赛。电视剧《火烧圆明园》里有一个场景,清朝官员与外国人比摔跤,喊道:“给他一件袍子,别说我们男人欺负他。”殊不知,一个不会摔跤的人如果穿上了袍子,就意味着他的手脚被束缚了,他只能任人摆布。
中国式摔跤的技术动作基本上是通过摔跤服的各种握法来实现的。摔跤服的设计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摔跤技术动作。例如,中国摔跤规则规定,摔跤服的袖口不能少于一拳。这意味着,如果对方摔跤服的袖口太小,对方就很难抓握。从这一点来看,中国摔跤的很多技战术都体现在摔跤服装和抱腿技术上(也有不同,比如山西的抱腿技术)
中国摔跤的评分标准与国际摔跤不同。国际摔跤包括立式摔跤、跪式摔跤和坠桥。双方倒地后,可以继续摔跤。中国摔跤则不同。中国摔跤比赛的规则是,如果脚以外的任何一点接触地面,则扣分。因此,中国摔跤比赛显得清晰、明确、精彩、激烈。因为中国摔跤服的作用,赋予了中国摔跤“以智取强,活擒弱者,以力克十,以技破千斤”的理念。这就产生了“手是两扇门,全靠腿”的想法。 “赢对手”、“不输对手”的格言,可以概括“好钩怕骑,抱腰怕分离,快刀怕拦,好刀怕拦”等战术方法。成功比赛“怕盘”等战术方法。
因此,中国摔跤展现了中华民族敢于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足智多谋、勇敢灵活的智慧和作风。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游击战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攻,敌退我追”。游击战术也受到大多数摔跤人士的推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如何把握方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历史上,殖民主义者关于殖民统治的论点是,要想到另一个国家,就必须先去他的文化;如果你想去另一个国家,你必须先去他的文化;如果你想去另一个国家,你必须先去他的文化。欲了解其文化,必先了解其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迭中,有这样一种观点:“彼朝亡,则本朝亡。宋亡,天下亡”。元朝取代宋朝,不仅是政权的更替,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灭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现阶段我国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精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中国摔跤”是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载体。这是强国、强民、强军的必由之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关键中扮演什么角色,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和责任。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运会。这是全国各族群众的体育文化盛会。是展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乐园。然而,在奥运荣耀计划的光环下,“中国摔跤”这一中国传统体育瑰宝却被排除在全运会之外。应该说,这一错误决定是历史的悲剧,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悲剧,是对中国体育历史传承的抹杀。
抛开“中国摔跤”被取消全运会资格的原因不谈,后果已经逐渐显现。今天的青少年中有多少仍然阳刚、“短视”、“女性化”?这样的一代人如何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
纵观奥运会的历史,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奥运会共有28个大项。然而,它们都不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邻国亚洲的日本柔道和韩国跆拳道也在其中。
2008年,北京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中国队以50枚金牌名列榜首,载入史册。主办国在奥运会上增设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惯常做法没有得到落实,确实是一大遗憾。奥运会什么时候会有中国体育项目?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期盼。
说得越多,就越不可靠。庆幸的是,这只是一个“玩笑”。
然而,最原始、最本质、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彰显中华民族文化、体现民族智慧的“中国式摔跤”,理应在奥运历史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历史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它与奥运会的目标是一致的:“促进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道德的全面发展,沟通世界人民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勇气,而以战胜对手、战胜困难为目标的“中国式摔跤”运动没有理由不被人们所认可,我们热切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duanyisheng.com/html/tiyuwenda/9466.html